近年来,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,网络诈骗的手段不断翻新,受害人群逐渐扩大。为切实提高师生的防骗意识,构筑安全校园环境,我院特别邀请溧阳市公安局古县街道的杨丰铭警官,于2024年11月20日为全体师生作了一场以“谨防网络诈骗,警惕套路陷阱”为主题的专题讲座。讲座生动实用,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。
揭露骗局套路:从案例看危机

讲座一开始,杨丰铭警官就以近年来发生的典型诈骗案例为切入点,生动展示了网络诈骗的常见形式。她提到,诈骗手段已经从早期的“中奖诈骗”发展为现在的“冒充熟人” “投资理财”“网贷陷阱”等多种类型,且呈现出技术化、隐蔽化和复杂化的特点。
通过几个具体案例,她详细剖析了诈骗分子常用的伪装手法。例如,某受害人收到“快递退费赔偿”信息,通过私下加微信好友,不断寻找其他借口让其转钱,损失大量钱财;还有一位女生因轻信网络上卖音乐节票的骗子,骗子借链接和订单卡的借口,骗其多次转账;除此之外,还有刷单兼职、裸聊诈骗等等,一步步陷入圈套,最终蒙受巨额损失。杨警官强调,诈骗分子往往利用人们的“贪”“急”“怕”等心理弱点,逐步实施犯罪。
普及防范知识:筑牢安全屏障
杨丰铭警官从多个角度系统讲解了防范网络诈骗的关键措施。她提醒师生:
1. 警惕来历不明的电话和信息
网络诈骗分子常冒充“公检法”或“快递公司”等权威机构,以“涉嫌犯罪”或“快递异常”等理由诱导转账。杨警官强调:“正规的公检法机构绝不会通过电话处理案件,更不会要求你转账。接到此类电话,不要慌张,可以挂断后直接拨打110核实。”
2. 保护个人信息
个人信息的泄露是诈骗成功的关键因素。杨警官强调,切勿随意填写网络表单、扫描未知二维码或泄露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。
3. 远离高回报“投资机会”
对于声称“高回报”“低风险”的投资项目,务必警惕。正规金融机构不会通过社交平台随意推送投资机会,更不会承诺收益。
4. 下载正规软件,防范假冒链接
不明来源的链接或APP下载包极可能暗藏木马病毒,轻则导致个人信息泄露,重则引发经济损失。下载软件时应通过官方渠道,保持设备安全。
加强防范意识,共建平安校园
讲座尾声,杨警官特别提醒:要提升自我保护能力,一旦发现自己被骗,应立即拨打110报警并保留相关证据。

最后,杨永齐副院长发表讲话,此次讲座让我们了解了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,为师生们敲响了网络安全的警钟,收获颇丰。杨院长强调:网络诈骗无孔不入, 要增强防范意识,筑牢心理防线,遇到问题不要过于自信,要及时和同学老师沟通解决,有效守护自身安全。
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了便利,也带来了风险。面对网络诈骗,每个人都要时刻保持警觉。“多一份警惕,少一份损失;多一份知识,多一份安全。” 我院将以本次讲座为契机,持续加强防诈骗宣传工作,与师生共同打造安全、和谐的校园环境。我们相信,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校园将成为更加安全和谐的学习与生活环境。